首页 > 乡村振兴 正文

宁夏藜麦栽培要点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20-09-30 

  马维亮     研究员     宁夏农科院

  2020年9月22日

  2018年南部山区试验示范:

  和小杂粮种植一样,藜麦适合在南部山区干旱少雨,冷凉贫瘠的山坡地或茆塬林立,沟壑纵横,水土流失严重,其他农作物不易种植的地方种植。 2018 年由自治区外专局立项资助,宁夏农科院组织专家在南部山区安排8个基点分别进行国内外藜麦新品种的引种、筛选、覆膜、育苗移栽及肥料等多项试验。

  其中,固原原州区示范点品种5个 ; 固原张易宋洼示范点品种16个;固原分院隆德观庄综合示范点品种38个;固原分院头营示范点品种38个;海原县旱作小杂粮示范点品种16个;中卫香山示范点品种10个。

  盐池县惠安堡示范点品种3个;红寺堡示范点品种5个;2018年引进国外品种11个,分别来自南非、秘鲁、美国、玻利维亚等国家。

  引进国内品种37个,分别来自甘肃、青海、山西、云南、内蒙、台湾等省区。共计引种48个品种。从引种品种的表现看,甘肃,山西,青海三省品种筛选后适合我区,今年表现较好的两个品种是陇藜4号和藜麦43号(山西稼祺提供,原编号青海1号)、云南品种不能成熟。

  初步结论:

  凡是小杂粮能够种植的地方,都可以种植藜麦,特别是我区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8 市县均可种植。

  1、通过国内外引种,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试种,表现不一,有差异。

  2、从多点试种的情况看,藜麦耐旱,耐瘠薄、耐盐碱,抗旱特性优于其它作物。南部山区气候冷凉,干旱少雨,夏季气温不高,适合种植藜麦。

  3、从这些年试种不同品种看,还没有筛选出适宜宁夏种植的藜麦品种,这是宁夏藜麦产业化发展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。

  4、恢复和拓展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,为宁夏藜麦种植规模化奠定了基础。

  5、引进国内外不同类型新品种,丰富积累了藜麦种质资源,为进一步开展藜麦品种选育打下了基础。在海原,藜麦64号,66号,70号,52号是适合种植的品种。固原宋洼陇藜1号,4号适宜种植。

  6、通过培训农村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藜麦专业合作社骨干,编写藜麦科普实用技术手册,举办培训班,使更多农民认识藜麦,了解和掌握种植技术,提高管理水平。

  7、建立了藜麦研发技术团队和稳定的实验基地,为今后开展藜麦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
  藜麦种植几个关键技术要点:

  宁夏有耕地1800多万亩,其中南部山区约1300多万亩,其中,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,小杂粮种植面积230万亩,占全区粮食作物的22%,土壤瘠薄,海拔1200米---2300米,年降雨量250--600㎜左右,处于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状态,由于长期干旱缺水,只能种植糜子和谷子,荞麦等小杂粮。经试验这些干旱缺水的地方,温度不高,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藜麦的抗旱特性,对南部山区扶贫抗旱,培育新产业意义重大。(宋洼,段塬两个基点为例)

 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:

  1、播种期(从4 月中下旬开始,雨后即可播种)

  2、保苗难,(遇干旱无法保苗)

  3、虫害严重(宋洼基点为例,主要是地下害虫)。

  4、各品种在各点表现不一,没有表现太突出的品种。

  5、是否覆膜、起垄,垄种还是沟种,育苗移栽。

  6、密度(和小杂粮相近,亩保苗万株左右)

  7、除草剂伤害。

  8、倒伏。

  9、播种,田间管理,收获机械配套

  (一)选择良种。在选择品种上要针对市场需求,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,选择已鉴定的优质品种。在肥水条件好、生产水平高的地区,应选用抗倒、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;在旱薄地区,应选用耐旱、耐瘠薄能力强、稳产性好的品种。良种质量标准为纯度≥99%、净度≥98%、发芽率≥85%、水分≤13%。海原适宜种植的品种有藜麦64号,66号,70号,52号。
  花期应尽量避开当地的高温多雨期,亦可选择种植青贮饲用品种,避免高温多雨导致产量下降甚至绝收。
(二)整地施肥。整地按照“齐、平、松、碎、净、墒”六字原则。藜麦忌重茬,可与小麦、马铃薯、胡麻、豆类、玉米、小杂粮等作物轮作。藜麦不耐除草剂,对除草剂反应敏感。前茬作物若施用除草剂,后茬不能再种。需间隔1--2年。茬地适墒深翻,耕深一般25厘米为宜。播前施足底肥,建议每亩施有机肥1.5—3吨,尿素5—10公斤,磷酸二铵10—20公斤。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测土配方精准施肥。

  (三)适期播种。播期一般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,不能晚于6月底,地温稳定在10℃以上时,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播种。播种方式可采用撒播、条播、穴播或育苗移栽。有条件的地区,可采用配套的播种机或覆膜播种一体机作业。干旱地区可采取全膜覆盖播种,并铺设滴灌设施。一般播种行距为40厘米或50厘米,株距20厘米为宜,播种深度为2—3厘米,播后适当镇压,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,播种一定要掌握好,播深了出不来,播浅了吊死。藜麦出苗非常快,只要田间水分适宜,2--3天即可出苗。
(四)合理密植。适量播种,及时查苗补种,间苗管理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。在确保种子活力较高的前提下,条播每亩播种量一般为0.2—0.4公斤,穴播每穴3—5粒为宜。幼苗出土后,及时查苗补缺,若缺苗可补种或催芽播种,或就近把旁边密度大的小苗带土移栽,补苗后浇少量水(或雨后补播)。出苗5—6叶后间苗,除去病、弱苗;8—10片叶时即可定苗,每穴留苗1—2株,保留壮苗。粮用藜麦每亩定苗一般为7500—10000株,饲用藜麦适当增加密度,一般每亩定苗1.5—1.8万株。

  (五)田间管理
   1.中耕除草。藜麦目前没有专用除草剂。苗期要及早中耕,以疏松土壤、提高地温、蹲苗促根,中耕2—3次为宜,深度以松土而不损伤根系为原则。苗期5—6叶时第1次除草松土,初花期时第2次除草松土,第3次中耕除草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而定。目前,种植藜麦只能人工除草,成本较高。轮作倒茬草少一些。只要保证除草质量,一个人一天除草一亩地是可以的。目前不能用除草剂成为藜麦产业规模发展的最大障碍。
   2.水肥管理。施肥情况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确定。为确保藜麦高产,可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肥,建议每亩50克硼肥+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喷施,防止藜麦“花而不实”。藜麦是抗旱,耐旱作物,生育期间可以不灌水,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在开花前只灌一次水即可。若用滴灌,只要保证出苗就可以了。